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视觉兰州

【旅游】秋色宜人石佛沟

 2025/10/22/ 16: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马磊

秋色宜人石佛沟

石佛沟观景台

  编者按:当塞北的风掠过皋兰山巅,将清冽凉意融进黄河奔涌的浪涛,兰州的秋天,便裹挟着西北独有的爽朗与醇厚,悄然叩响了季节的门扉。

  这不是江南秋的柔婉,也非塞北秋的萧瑟,循着这抹秋意启程,便是赴一场与黄河、山峦、秘境古寺的秋日之约,捡拾属于兰州的独家秋韵。

  马磊

  兰州的秋,自带西北大地独有的爽利。前几日街头白杨还凝着半树浅绿,一场秋雨斜斜掠过,枝头便簌簌抖落满街金箔,风里都浸着木叶的轻响。黄河收束了汛期的浊浪,携着半河粼粼金辉绕郭东流,将秋光揉碎在水波里。

  常有友人问,兰州秋韵于何处最动人?我总想起石佛沟之行——原来这座西北古城的秋,一半融在街市烟火,另一半悄悄藏在城南十六公里的沟谷间,等寻秋人踏风而来,解锁一场浓得化不开的色彩盛宴。

  清晨驱车沿兰阿公路南行,早市的烟火气尚未散尽。车窗摇下,风里混着牛肉面的牛油香、糖炒栗子的焦甜,还有摊位上冬果梨的清润。刚拐出文化宫,街旁白杨叶便顺着风往车窗里飘,一片金叶子落在膝头,叶脉清晰得像精心勾勒的画。伸手去接,指腹触到叶边湿凉,才想起昨夜的雨把叶片洗得洁净,连边缘褶皱里都没了半点尘土。

  行驶二十分钟,高楼渐次换成矮墙围着的农家院,院墙里的菊花开得正艳,白的、黄的、粉的朝着阳光舒展,衬着院外脱了半树叶子的老槐,反倒添了几分清艳的对比。再往前,公路像条灰带缠在山腰间,远远望见皋兰山麓时,同行的朋友忽然看着远处惊呼——原本灰扑扑的山皮,竟被秋染得换了色:低处沙棘丛红得扎眼,一串串小果子挤在枝头,像撒了把碎玛瑙;往上些,黄栌树连成片,叶子红得像挂满了小灯笼,衬着天边薄云,连眼神都忍不住跟着这亮色飘移。

  一路上金风送爽,秋阳铺洒,伴着层林渐染的盛景行至十六公里处,一块赭黄色巨石巍然矗立,石面镌刻的“石佛沟”三个朱红大字遒劲有力,赫然映入眼帘,此行目的地就此明晰。循着景区藏经谷入口的蜿蜒步道缓步前行,林木愈发葱郁,山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拂面而来,石佛沟森林公园的壮美画卷,在一步一景中徐徐展开。

  最先撞见的是山腰蜿蜒的木栈道,像一条褐色丝带缠在山间。一侧是陡峭崖壁,爬满赭红色爬山虎,叶子红得发紫,风过时哗啦啦翻卷,活像无数只小手在招手;另一侧是深谷,沟谷风来,卷着满鼻草木香——松针的清苦、野果的甜润、腐叶的微涩,混在一起,正是秋季独有的味道。

  拾级而上,秋意愈发浓烈。油松依旧墨绿,却把其他树木衬得愈发张扬:桦树叶黄得像蜜,山杨叶边镶着圈胭脂红,连平日里不起眼的灌木丛,也攒着簇簇橙红、绛紫的浆果。阳光从枝叶缝隙漏下,在栈道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走几步便有落叶飘落在肩头。同行孩童追着旋转的杨树叶跑,笑声惊起几只灰雀,扑棱棱掠过树梢,翅尖扫落的叶子纷纷扬扬,宛若一场金色的雨。

  行至半山腰,远远听见钟声。那钟声不似城里寺院的洪亮,倒带着山风的清透,“咚——咚——”两声,顺着沟谷绕个弯,才悠悠飘到耳边。循声拨开拦路的红叶枝丫,一片青瓦红墙终于从密林深处露了头,飞檐上的铜铃随山风轻晃,与钟声叠在一起,竟是说不出的清幽,这便是石佛沟灵岩禅寺。

  寺庙不大,青石板铺就的院落被四围的古松环抱着,松针落在檐角,添了几分古意。一棵百年树龄的老银杏最引人注目,树干粗壮得需两人伸臂合抱,皲裂的树皮上还留着岁月的刻痕,金黄的叶子却密得像撑开的伞,风一吹,便有细碎的“金片”簌簌落下,在地上铺出厚厚一层,踩上去软乎乎的,连脚步声都染了秋的温柔。殿前的三足铜炉里,几缕青烟慢悠悠往上飘,刚飘到屋檐就被山风牵住,与山间的薄雾缠成一团,给朱红的殿门蒙了层朦胧的纱,倒让这古寺多了几分仙气。

  一路前行,从观音广场拾级而上,脚下的木栈道在苍翠的林海间舒展。栈道由防腐木板拼接而成,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响,与林间的鸟鸣、山风穿叶的沙沙声交织,成了徒步途中最自然的背景音乐。

  循着这轻快的节奏继续向上,行至半途,一尊通体莹白的佛手雕塑悄然立于栈道旁的台地之上。只见巨大的佛手,指节分明,指尖轻翘似欲触碰流云,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佛手上,勾勒出细腻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渡世的温柔。驻足仰望,山风拂过,竟生出几分与佛对语的静谧。

  带着这份宁静转过弯,眼前景致豁然开朗——新修的楼台凉亭依山势而建,小桥跨在溪上,亭柱题着“秋山含黛”的楹联,连木栏都雕着松枝红叶纹样,与满山秋景融得恰到好处。亭子里围着群穿校服的中学生,画板架在石桌上,颜料盘挤着大红、明黄、群青。一个扎马尾的姑娘对着对面山坡挥笔,笔尖蘸着橙红扫出几簇黄栌轮廓:“老师你看,那棵树的红比颜料还艳!”旁边男生举着画笔打趣:“你把黄的调重点,不然衬不出雪山的白。”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远处马衔山巅竟还顶着层薄雪,像给秋山戴了顶白绒帽,红白相映,比画里更鲜活。我们悄悄站在一旁观看,少年们的画笔在纸上翻飞,把满山坡的色彩一点点挪到画纸上,连溪里的倒影、亭角的飞檐都没落下——原来石佛沟的秋,早已被这群孩子装进了画框。

  从楼台后的石阶往山腰爬,青石板渐渐变成羊肠小道。道旁灌木长得齐腰高,枝叶挂着昨夜露水,走得急了,裤脚便沾了星星点点的湿。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响,松针、杨树叶、黄栌叶混在一起,软得像铺了层绒毯。同行的孩子被藤蔓勾住头发,伸手去扯,却带落头顶红叶,叶子飘落在肩头,惹得众人笑作一团。

  从寺庙后山上行,便是一片开阔草甸。这里的秋意又换了模样——枯黄草甸上,几株沙棘树红得耀眼,像点燃的火把。站在草甸边缘举目四望,才懂“会当凌绝顶”的意境:群山层叠,红的、黄的、绿的树林像海浪起伏,连风都带着秋的温柔,拂过脸颊时让人舍不得起身。

  太阳慢慢往西斜,山的影子越拉越长,满山坡的颜色,也添了几分暮色里的柔和。

  往回走的车上,车窗开着,风里带着草木的淡淡气息。回头看石佛沟,它就像秋阳晒暖的一颗宝石,藏在兰州城南的群山里,不显眼,却有自己的味道。

  原来秋天从来不是冷冷清清的,它是大地最实在的礼物——把夏天攒下的热闹劲儿,变成了能看见、能摸到、能闻着的诗意。而石佛沟的秋天,就是这诗意里最打动人的一笔,每个来过的人,心好像都落在了那片满是彩色树林的山坳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