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导 家庭尽责 社会协同
兰州市各中小学持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暑假来临,学生的假期安全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学校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市各中小学校以课堂为阵地,以实践为载体,用细致入微的举措织密了一张“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协同”的安全防护网。这既是抵御风险的防火墙,更是滋养安全意识的沃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自护、在实践演练中掌握技能、在多方守护中健康成长。
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

兰州市第五十七中的同学们聆听并参观消防车
我市各中小学高度重视暑假安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安全知识传递给学生和家长。
假期临近,各中小学陆续开展学期“最后一堂课”活动,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安全专题教育,为暑假生活保驾护航。
“同学们,小伙伴叫你去黄河边‘寻宝’,你们去不去呀?”日前,盐场堡小学的安全教育课堂上,来自盐场路派出所的郭老师正在与台下的同学们互动,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
暑期儿童溺水情况时有发生,民警结合真实案例,向学生们介绍溺水的危险性,并与学生们一起提出“不擅自结伴在黄河边玩耍”“不在陌生水域游泳”“不盲目施救”的“三不口号”。作为盐场堡小学聘请的法制辅导员,社区民警郭兆坚已经为盐场堡小学上过10余次这样的课程,在他看来,学生安全无小事,每学期的安全教育课堂就是在给孩子们系紧无形的安全带。
如何预防溺水、溺水的高发场景、溺水自救与救援,这些有关防溺水的安全知识,被绘制成了生动有趣的科普漫画。让孩子们明白了坚决不做“孤泳者”,让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成为了防溺水的安全必修课。
同时,各学校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等方式,传达高温天气下防溺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发出“珍爱生命 严防溺水”的倡议,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守护他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开展应急演练 提升应急逃生能力

兰州市东郊学校举行地震应急演练
应急逃生能力是学生在面对突发危险时保护自己的关键技能。兰州市各中小学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急逃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兰州市各中小学纷纷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兰州市东郊学校的防震疏散演练极具代表性,随着避险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抱住头颈部或用书本和书包垫在头顶蹲在课桌底下躲避。几秒钟“强震”过后,第二阵警报声响起,在应急疏导工作人员的引导下。1800多名师生按预定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空旷场地,整个疏散过程井然有序。随后,救援组人员将“受伤”学生转移到安全区域,由医疗组人员进行专业紧急治疗。
“演练的时候,我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慌张,如果太慌张会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耽误自救的时间。”回忆起演练时的场景,东郊学校三年级一班的董思兰告诉记者,“平时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解安全知识,如果真的遇上了,就按照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沉稳应对。”
在金塔路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将防震减灾的安全知识用歌曲《我是勇敢少年郎》表达了出来。“我是勇敢少年郎,地震来临不慌张。”同学们用稚嫩的嗓音、活泼的舞蹈,展现了地震等灾害来临时,身处课堂、高层建筑、汽车或被埋地下等不同场景的逃生自救方案。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全体同学在音乐和舞蹈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各种防灾减灾知识。
除了地震逃生演练,消防安全演练也是重点。兰州市城关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举行“5·12”防灾减灾主题教育实践,在消防安全馆,讲解老师介绍消防常用器具和防火服,同学们还体验了沉浸式模拟消防车。活动中,火警突然响起,师生们迅速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弯腰低姿、捂住口鼻,有序撤离建筑,整个演练过程用时1分30秒,完成全员安全疏散。
在今年兰州市中小学安全应急疏散演练观摩会上,一场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为全市中小学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应急知识科普活动。演练警报拉响,第五十七中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紧张有序地快速从教室撤离,跑向操场。随后,心肺复苏术、人体麦克法防踩踏、灭火器的使用等安全应急知识的科普与演练,再一次强化了同学们对于安全应急技能的掌握。
推进家校社协同 凝聚安全教育合力

城关区中小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心参加“5·12”防灾减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安全教育并非学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力量凝聚起来,共同为学生的安全成长助力。
我市各中小学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中山小学、草场街小学则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联席会议等形式,明确家长监护责任,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邀请交警、消防、街道等相关部门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校园安全治理,针对共享单车乱停、防溺水等突出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形成教育合力。这种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模式,有效延伸了育人阵地,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在兰州市第十四中学,由各班选派的安全员成为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根据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学校聚焦防欺凌、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教育及培训、食品安全等安全领域,细化职责、强化技能,定期组织班级安全员进行培训。
“学校把消防知识编入班会的小游戏中,在全国防灾减灾日进行安全训练,让同学们亲手操作灭火器,在火灾逃生通道中学习自救,通过这些活动我掌握了实用的安全知识,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能力。”高一六班的梁颖淑说,“我们还将学习到的安全知识绘制成手抄报,既加深了对于安全的理解,也将安全知识用这种形式分享出来。”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王晖介绍,“在校内,我们更加注重校园安全细节的延伸,比如组建起班级安全员队伍,从学生视角来细化,优化安全工作。在校外,通过安全知识迁移织就全民参与的安全教育辐射网,比如组织每个孩子绘制家庭应急疏散路线图,让孩子把从学校学到的安全自救知识,惠及到每个家庭。”
不仅如此,兰州市第十四中学还特邀东岗交警大队三中队的石警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生动且深刻的交通安全警示课。石警官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案说法,用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向师生们讲解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及其危害,以及安全出行注意事项等内容。宣讲课上,石警官还针对学生上下学途中常见的交通安全隐患,如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头盔、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进行了细致讲解和警示教育,并结合学校交通区位实际情况,重点强调了交通安全隐患点位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增强安全意识,保证上、下学交通安全。
一堂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一次次扎实的实战演练、一场场紧密的家校社联动,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学生心中,将防护网络延伸至校园内外,守护孩子们平安健康成长。
·记者手记
安全的种子在细节里生长
在走访兰州市各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时候,最令人触动的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安全感。
当孩子们将逃生技能训练为肌肉记忆,当安全意识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习惯,当应急能力成为与读写同等重要的素养,当安全知识融入课间游戏、班会讨论,甚至成为孩子们之间的热议话题,当这些从校园学到的知识,悄悄改变着一个个家庭的安全认知,教育的底色便多了一层稳稳的安心。
真正的安全,是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既懂得敬畏风险,也拥有直面意外的底气;既知晓边界的所在,也具备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勇气。
安全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校园安全的本质,从来不止于设施的堆砌和制度的罗列,而是一种浸润式的守护,一种将责任转化为日常的温度。
当教育者把“要你安全”变成“你会安全”,当学生从被动接受到熟练掌握,再到主动传播,当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这颗名为安全的种子,便在每一次演练、每一堂课、每一次叮咛中,生根发芽,守护着成长的每一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7日兰州市城关区多校联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2025年04月02日庆阳市构建安全教育新模式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 2024年12月24日广河县:安全教育进校园 警校联动护成长
- 2024年04月17日陇南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