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强县域 促提升】
榆中县——
“千万工程”焕发万千气象
今年以来,榆中县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文旅产业,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李峰 洪文泉 杨唯伟 薛砚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景永鹏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年来,甘肃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实现“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作为重点任务,把为农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奋力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瑞雪初霁,沃野千里。驱车穿行在榆中县山区乡镇,一处处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村道跃入眼底,一砖一瓦间满载乡韵。
一笔一画,勾勒出山水田园的底色;点滴变化,映衬出产业发展的画卷、乡村文明的韵味。
“千万工程”,缘起浙江,点亮榆中。时代的“画笔”落下,一场从环境到生产、生活的深层次重塑,正不断绘就着榆中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静静坐落在马衔山北麓山脚,毗邻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省道穿村,交通便利。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田园风光的美好图景里,藏着河湾村的“致富经”。
“一年年的改造,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道更宽敞,上水和污水处理管网全部铺通,干净卫生的太阳能暖气入了户……”48岁的河湾村阳坡社村民陈小琴说。
去年9月,在包抓单位省政协的帮扶支持下,全省首个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在河湾村启动。
庭院改造、主干道硬化、雨污分流、夜间亮化、供暖改造……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造,不仅让河湾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潘晓峰介绍,按照县里的部署规划,村里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最高奖补1万元。今年建成并运营农家乐共9户,收益达50万元左右。
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多年来靠着务农、打工谋生的陈小琴夫妻俩,开始了“转型”。
“我们的特色是时令蔬菜和特色面食,你看外面的蔬菜园,虽然只有1亩地,可种着20多个品种呢。”陈小琴说,农家乐自5月运营以来已经收入3万元。
在榆中县南部山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春风,不仅吹到河湾村。
今年以来,榆中县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集中打造中部川塬河谷、南部生态旅游、北部旱区三条产业廊道,因地制宜谋划了“中部河谷”“秀美兴隆”“醉美马坡”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别具一格的太空舱散落在山脚下,颇有设计感的民宿小院伫立于路旁,大象文旅的招牌映入眼帘……与河湾村相邻的哈班岔村,也成为“秀美兴隆”示范带上的一颗“明珠”。
“我们这里分为营地区、种植区、民宿区,有9个太空舱,可以实现冬季露营。”大象文旅负责人金文杰介绍,目前营地处于试营业阶段,周末节假日人气旺盛。
今年,河湾村与哈班岔村两村连片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效果已然初显。
“兰州人的会客厅 总有一款适合你”在城关镇兴隆山村,由兰州大学艺术学院一名毕业生创作的一幅约80米长的墙绘上,新时代榆中的勃勃生机一览无余:
陇上屋脊马衔山,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兴隆山风景秀美,栖云小镇、浪街魅力无限……
榆中县委书记崔峰巍说,当地持续做好“文旅+”文章,不断提升青城古镇、丝绸古道·车道岭、老家·浪街、素朴李家庄、兴隆山、醉美马坡等农文旅精品线路吸引力,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截至10月底,榆中县共接待游客875.24万人次,旅游花费56.0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7.9%和65.2%。
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在实践中,榆中寻找着适合当地的发展方向。
走进马坡乡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排排设施大棚鳞次栉比。百合大棚内,一个个泡沫箱整齐地摆放在地上,间隔几米就放置着大块暖气片。
兰州,中国百合之都。全市百合种植面积为13.7万亩,其中榆中县种植了8.8万亩,占比超过六成。
鳞片育苗、籽球、种球……三年生、三年长、三年养,一颗百合的成熟,历经9年时间,其中育种就需要6年时间。
减时间,就是降成本、增效益。榆中县从育种中寻突破,近年来成功研发出“百合种子低成本快繁技术”“覆草保墒技术”以及“组培脱毒技术”等多项技术。
今年,榆中县启动实施中国·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投运百合种质资源库和脱毒组培中心,建立百合鳞片包埋快繁中心3个。
“百合育种时间足足缩短了一半,品质也有了提升。这对农民和产业来说,难能可贵。”马坡乡党委书记祁辉由衷地说。
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工业产业向新而行……在榆中,“千万工程”有了最适宜的落脚点。
榆中县城关镇三角城村的兰州庄园乳业车间里,散发着淡淡乳香,宽敞明亮的智能化工厂里生产正忙。
“在智能化工厂一个班12小时,150名工人,可以生产600吨牛奶。”兰州庄园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刚介绍,同样的生产量,传统工厂至少需要千人。
自2019年建厂,庄园牧业公司背靠榆中这片沃土,茁壮成长。智能化工厂成功入选“甘肃第一批数字化车间”,2021年6月获得了国家“优质乳工程示范工厂”的称号。
从一方水土中找乡土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打通产业链条……企业在榆中县年纳税超过3000万元,带动当地400余人实现就业。
基层治理,传递民生温度
逐梦共同富裕,实现均衡发展,不仅要“鼓”钱袋,更要“富”脑袋。
在马坡乡河湾村村委会门口,一个乡风文明“红黑榜”公示栏分外亮眼:红榜之上,一个个乡风文明星级户跃然纸上;黑榜之上,不配合门前垃圾清理的行为清晰可见。
“和美乡村,以和为美,红黑榜对于推进乡风文明效果很好。”潘晓峰说。
“遇事勤商量,矛盾自然少。”潘晓峰说,全村每月开展一次重大事项专题协商会,干部村民共同商讨相关事宜,村里的氛围团结祥和。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在榆中县委书记崔峰巍看来,把老百姓的诉求解决好,提升干部工作作风是关键。
今年以来,榆中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主动创稳、强基促稳,以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力量,活用巧用多方资源,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7月,榆中县城关镇太白东路,榆中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崭新的面目开门迎客:中心设有综合接待、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3个接待大厅,一体开设法务、律师、公证等14个接待窗口,调解、公证、仲裁、心理服务等22个功能室。
在信访接待大厅的登记册上,详细记录着一条条访调信息。小中心激活基层治理“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榆中县信访总量、刑事案件、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和警情类纠纷数量呈现“四个下降”的良好态势。榆中县政法委副书记师永莉介绍,自改造升级以来,榆中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日均接待120余人次,增长逾10倍,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0余件、解决群众诉求3.6万件,综治中心群众吸附力、影响力和共识度大幅提升。
“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榆中展现万千变化。崔峰巍表示,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加快推动强县域有力支撑强省会,建设新时代美丽榆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05日【强县域 促提升】为旅游植入“文化芯片”——礼县深耕三国文化推动文旅融合
- 2024年05月05日【强县域 促提升】 “华锐”大地气象新——天祝县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观察之一
- 2022年08月25日【走进县城看发展】静宁:“归雁工程”赋能强县域
- 2022年08月02日强县域庆阳在行动——筑牢工业“压舱石” 各展所长强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