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社会民生

兰州:有碍变有爱 共享好生活

 2024/09/04/ 11:29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刘蔚霞 见习记者 杨潇

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 

有碍变有爱 共享好生活 

  让行动不便者便利出行

  我市公共场所不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9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一周年。这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不仅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也推动了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残疾人的生活有哪些改变?记者看到,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我市地铁站、政务大厅、医院、银行、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都在不断完善,这给了行动不便群体更多的出门便利。

  去看风景的路更顺畅

霍去病主题公园无障碍卫生间

兰州市全民健身中心门外无障碍停车位

  在兰州黄河风情线所有核心景点都配套有盲道、无障碍出入口,公共卫生间都配备有无障碍厕位,在厕位旁安装有安全抓杆,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抓握借力。在景区停车场也有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停车位,方便肢体残疾人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停放使用。

  “这些无障碍设施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早起遛弯的张奶奶告诉记者,自己腿脚不便,平时需要坐轮椅出行,以前必须有人陪同才能出门。现在出了家门直接进电梯,出了电梯还有小区修建的无障碍通道,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来滨河路遛弯。出门、下楼梯、上台阶……对于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而言,都是出门的“拦路虎”。无障碍环境建设让这些行动不便的人群拥有了更多自由,到达更多地方。

  为精神世界输送更多养料

甘肃省图书馆无障碍通道

甘肃省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

  近日,兰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组织近郊四区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共200户,开展了兰州市2024年度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系列活动(即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甘肃省图书馆为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残疾人文化需求,增强残疾人精神力量,专门为视障群体设置了盲人阅览室,为视障群体、听障群体提供无障碍文化服务。此外,甘肃省图书馆致力于科技发展助力无障碍文化服务,除了放映无障碍电影外,还采购了一批无障碍阅读设备,为盲人阅览室配备了8台电脑,安装有读屏软件,并配套盲文点显器、多功能数码助视器、听书郎等设备,方便视障读者更加便利地享受文化服务。

  为助力视障读者共享美好生活,甘肃省图书馆立足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馆藏资源,以甘肃省残疾人阅读服务中心、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平台,实施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和“阳光工程”。“光影有聲”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系列活动播放的影片以阳光影院+口述电影(志愿者增补剧情旁白解说画面)+无障碍电影制作等呈现方式推出,将进一步帮助视障读者提升观影体验、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在甘肃省博物馆,记者也看到了无障碍升降电梯、残疾人卫生间、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极大地鼓励了残障人士的出行,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丰富精神世界。

  让生活更有参与感

地铁站内无障碍电梯

  “老李,又来帮老伴买菜了?”家住城关区静宁路北口的李大爷因为膝盖关节疾病行动不便坐着电动轮椅。李大爷告诉记者,老伴中午要接孙子放学回家,买菜的任务就交给自己了,现在单元楼、小区、菜市场都有无障碍坡道,下楼买东西不是什么难事。“前两天我还自己去了一趟银行办退休金业务了呢!”李爷爷自豪地说。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我市地铁站、政务大厅、医院、银行、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都在不断完善,这给了行动不便群体更多的出门便利。据兰州市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东岗站站长刘东山介绍,每个地铁站都针对行动不便的乘客设有专门的通道,一号线列车15、16号车厢还专门设置了轮椅、婴儿车固定器等无障碍设施,并且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引残疾人乘车,有需要的乘客还可以拨打乘车热线,车站也会安排专人进行协助。可以说,从进站、乘车,到出站,兰州地铁都设有无障碍设施来保障残障人士无碍出行。

  在兰州各大银行网点,入口处修建了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出入,并且预留方便轮椅回转的空间,大厅还为残障人士配备了免费使用的轮椅、拐杖等设施。

  高德地图升级无障碍导航

  对于视障群体而言,不熟悉路况如何找到盲道、路口红绿灯什么时候可以通行、没有盲道的地方走错路怎么办?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之际,高德地图正式升级无障碍导航功能,继轮椅导航后,全新上线视障导航和听障信息指引,致力于用科技力量辅助残障群体出行。

  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表示,高德无障碍导航产品升级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年来,经营主体积极发挥作用,社会力量和爱心企业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的生动体现。

  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有8591.4万,视力障碍残疾人数超过1700万。对于视障群体而言,不熟悉路况如何找到盲道?路口红绿灯什么时候可以通行?没有盲道的地方走错路怎么办等等?这些难题都阻碍了他们的出行意愿。

  针对视障用户的出行需求,高德视障导航结合实际路况和行程潜在风险点,优先规划包含盲道的出行路线;在途经路口和通过红绿灯时,通过语音倒计时播报提醒视障用户注意通行安全。当视障用户在行程中发生路线偏移时,导航会实时预警播报引导找回正确方向。同时,视障导航开启旁白读屏功能,尽可能降低视障用户理解与操作成本,用科技力量辅助视障群体出行。高德地图副总裁周海晶表示,高德地图无障碍导航就是将政府和社会建设的线下无障碍基础设施和信息准确地映射到地图上,并权衡、找出与不同需求匹配的无数种无障碍路线方案,降低残障群体的出行障碍。

  2022年11月,在中国残联支持、指导下,高德地图研发上线了公益无障碍轮椅导航功能,目前已覆盖包括兰州在内的50个城市,获得了残障用户的一致好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见习记者 杨潇 文/图

  改造居家设施 改变残疾人生活

  我市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小切口”立法展现出“大价值”,被视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里程碑。对于安宁区西路街道兰飞社区居民刘梅兰来说,这个里程碑改造的不仅是残疾人家里的设施,改变的更是残疾人的生活。记者从兰州市残联获悉,今年我市承办的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项目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83户,截至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

  让“有碍”变“有爱”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方便出行、提高自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人性化无障碍设施进入残疾人家庭,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更有尊严,让“有碍”变“有爱”。

  刘梅兰,安宁区西路街道兰飞社区居民,属于一户多残家庭,自己肢体二级残疾,丈夫陈士庆多重一级残疾(视力一级、肢体二级),又是辖区低保户。安宁区残联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将她家纳入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名单里,区残联工作人员与施工单位深入刘梅兰家中,按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实地勘查,认真倾听她对家庭改造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刘梅兰家庭的生活环境特点,对屋内需要改造的厨房、卫生间进行了登记、拍照和实地测量,定制了改造方案。改造后的厨房增加了收纳空间,东西归置得更为整齐,灶台高度也变得便捷舒适,卫生间安装了便于洗澡的淋浴凳。同时为刘梅兰的丈夫——视障人士陈士庆配备了电脑读屏软件,他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身边发生的人和事。

  “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实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也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刘梅兰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改造的是残疾人家里的设施,改变的却是残疾人的生活。

  全力为残疾群众多办实事

市残联督导榆中县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项目改造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8月27日,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远顺带领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同志,督导调研省列为民实事榆中县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督导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榆中县连搭镇、城关镇的4个村5户困难重度残疾群众家中,实地察看无障碍坡道、不锈钢扶手护栏、厨房灶台橱柜等无障碍设施安装情况,现场查验无障碍通道坡度平缓、防滑、牢固程度,详细了解残疾人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对象精准度、工程质量、群众满意度,就标识设置等细节问题提出了改进要求。同时,对其中3户结对关爱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每到一户,调研组都与残疾人及其家属亲切交谈,深入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倾听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前后残疾人的生活变化,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克服眼前困难,让日子越过越好。

  调研组要求,区县残联要立足残疾人所需所盼,坚持主动靠前服务,以深化拓展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关爱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康复、就业、教育等惠残政策,持续加大对残疾人家庭的关心关爱力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为残疾群众多办实事,切实让残疾人朋友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783户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

  今年我市承办的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项目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83户,其中:城关区200户、七里河区100户、西固区130户、安宁区60户、红古区50户、永登县83户、榆中县100户、皋兰县60户。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10件为民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兰州市政府印发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建设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省级示范中心行动方案的通知》,市县区残联第一时间搭建工作专班,通过电话、QQ、微信、上门入户等方式,开展摸底,确定改造对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结合我市实际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协调整合乡村振兴、适老化改造、东西部协作和本级财政资金等项目资金,满足改造需要。目前,已落实省级改造补贴资金274.05万元。

  按照改造方案阶段划分,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改造工作任务,组织专门力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逐户进行宣传,完成了2次入户摸底,公示摸底名单后进行招投标、签订协议,采取“一户一策”“一户一台账”实施改造,并要求留存永久性标识和改造前后的比对照片或影像资料。市残联采取周报制,督导县区认真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县区残联会同乡镇(街道)、村(社区)负责人严格按照《甘肃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指南》《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国残联制定的《政府购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目录清单》、住房城乡建设部《家庭无障碍改造指南》及省住建厅《家庭无障碍设计图集》相关要求进行了验收。验收后由村(社区)负责人、残疾人家庭和县区残联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确认结果已全部录入中国残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据库系统”。自7月初开始,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远顺带队深入红古、榆中、西固等地,按照分配数的百分之十的比例对无障碍改造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后期还将对城关、七里河、安宁、永登和皋兰县进行抽查。预计9月底之前全部抽检完毕,以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改造户满意度百分之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记者手记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我们看到兰州正以大爱消除障碍、用真情铺就坦途,无障碍环境建设就如同一条宽阔的马路,让我们通往更加平等、文明的社会。随着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这条马路越拓越宽、越修越长,且四通八达,将更多的便利与关爱带给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从因行动不便不能出门,到需要人陪同出门,再到可以自行出门,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更多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拥有了回归生活和社会的更多可能。当他们不再因为身体不便失去出行自由,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对每个人,特别是对残疾人、老年人自身尊严与生活品质的保障。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不仅仅是社会对特殊群体关爱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