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兰州新闻

兰州市十大举措推动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15/ 09:24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赵万山 陈梦圆

我市十大举措推动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每日甘肃网5月1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5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兰州市将采取加大品种创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等十大举措推动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品种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甘农大、省农科院、百合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优势,利用已收集和培育的400多个优良单株和3万多个杂交后代,支持开展单株优选、提纯复壮、航天育种、杂交育种等多种方式联合攻关,培育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新优品种2至3个。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支持开展兰州百合“组培苗——良种籽球——鳞片种球”的三级繁供体系,依托持证企业生产组培苗和良种籽球,依托持证企业或受其委托的企业(合作社)生产鳞片种球,将兰州市建成全国食用甜百合优质种球繁育保供中心,为全国食用甜百合适宜种植区域提供“芯片”。

  培育多主体种源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方式,到2030年力争培育兰州百合种子生产经营持证企业10家以上,其中:年产试管苗2000万株以上的1家、1000到2000万株的1至2家;年产鳞片籽球5000万个以上的1家,1000到5000万个的2至3家,实现百合种子的集约化生产和市场化供应。

  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重点支持建设兰州百合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绿色基地、有机基地等,示范带动全市百合标准化种植水平。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兰州百合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工作,重点制定农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和检测方法,尤其将尽快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兰州百合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分类分级标准。

  改善或配套基础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要求,改造升级原有基础设施,在适宜区域配套水利补灌设施设备。开展兰州百合老产区种植基地土壤改良工作,制定相应的施肥配方。

  提升百合贮藏能力。鼓励骨干企业建设高等级百合贮藏设施,在百合种植集中区建立大型通风仓储设施、标准化恒温库。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对现有百合贮藏设施进行改造,建设规模化百合贮藏库。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完善检验检测、产品溯源等设施设备,支持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储等设施,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同时,扩大农企、农批、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方式,发展网络货运、新零售、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现代流通方式。

  提高加工能力。通过培育加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扶持龙头企业等多种措施,提升采后预冷、拣选、分级、清洗、拨片、杀菌、包装、贮藏保鲜等百合初加工能力和饮品、口服液、百合多糖、酵素等附加值更高的精深加工的能力。

  加大品牌建设。通过申建国家、省级百合特色优势区,做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大“兰州百合”“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制作兰州百合品牌宣传片。实施“百合+文创+旅游”行动,深度挖掘“百合文化”,积极打造推广“百年好合”文创品牌,开发百合产品伴手礼,推广“百合宴”餐饮产业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陈梦圆

  相关新闻

  到2030年 兰州百合产业产值翻一番

  每日甘肃网5月1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5月1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到2030年,兰州市域内外百合种植面积由现在的25万亩增加到40万亩、产值由现在的100亿元增加到200亿元。

  据悉,兰州百合作为国家地标产品和“甘味”特色农产品中的“独一份”,广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的高度认可。目前,兰州域内种植面积13.7万亩,占全省25万亩的55%,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6.8亿元。

  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百合产业发展,历时6个月,完成《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正式印发执行。

  《规划》提出,将兰州建设成为全国食用甜百合的优质种球种苗繁育中心、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加工物流商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积极构建“一城、两园、三带、多基地”的兰州百合产业空间布局(“一城”即中国百合城,“两园”即打造七里河区和榆中县两个省级百合产业园,“三带”即石佛沟百合创意产业带、袁家湾休闲独家及百合农事体验产业带、狗牙山百合花卉观赏及民宿体验产业带,“多基地”即域内的七里河、榆中、西固、永登种植基地和域外的临洮、渭源、永靖、康乐、会宁、天祝等种植基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