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近日,走进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城南社区的银龄俱乐部,12名阿姨正齐声合唱《同一首歌》。这是城南社区的退休居民自发组成的合唱队。
“在社区场地建成之前,我们只能在广场活动,现在社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温暖明亮的室内活动场所。”合唱队指挥杨阿姨介绍。

城南社区退休阿姨合唱《同一首歌》。程莉媛摄
城南社区成立于2017年,辖区老人小孩居多。为了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城南社区打造了21个功能室,包括银龄俱乐部、小南积分超市等,满足辖区不同群体的需求。社区还多次开展秦腔表演、文艺汇演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今年5月,我们举办了小南嘉年华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与集章打卡、趣味运动、跳蚤市场等项目,受到大家一致好评。”社区工作人员成洁告诉记者。
皋兰县不仅在社区打造文化活动空间,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皋兰县三川口小学学生表演太平鼓。程莉媛摄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看过社火表演,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太平鼓。学校开设太平鼓课程后,我第一时间就参加了。”皋兰县三川口小学六年级一班的焦睿是该校太平鼓队的指挥,他告诉记者,打太平鼓不仅让他的体魄更加强健,还让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汉族鼓舞,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民间社火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是皋兰县的文化名片。表演者多为青壮年男子,表演时大旗指挥、锣钹击节、鼓身飞舞,集舞蹈与武术于一体。2006年,兰州太平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每周给三川口小学的孩子们上两节课,主要教他们打鼓的动作和技法。”太平鼓市级传承人杨加雷介绍,三川口小学的儿童太平鼓队现有100多名队员,覆盖三到六年级的学生。皋兰全县共有13所中小学开展太平鼓训练。通过体验式学习,皋兰县的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非遗魅力,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冰雅、宋喜群 通讯员程莉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0月27日【甘快看】寻访非遗丨走近凉州贤孝
- 2023年10月27日【我家乡的文明遗存】非遗里的“一带一路”故事|龙泉青瓷:中国文化的世界名片
- 2023年10月20日【甘快看】甘肃成县:“非遗”焕活力 手工挂面助增收
- 2023年10月19日守“艺”人洛桑扎西:传承千年藏戏 舞动古老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