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县区聚焦

这里的夜市也不错 红古、永登、榆中、皋兰夜经济扫描

 2023/03/27/ 16:17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 葛强 记者 董永前 颜娜 杨贵智

  榆中县 回乡创业夜市“掘金”

榆中县夜市烧烤老板正在烤制食物 杨贵智 摄

  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一天的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来到晅阳夜市的烧烤大排档,撸几串烤肉,喝几杯啤酒。这种“烟火气”十足的消费形式,如今在榆中县城已经盛行开来。

  榆中县真正意义上的夜市有晅阳、金城两个。晅阳夜市位于榆中县城环城西路,总建筑面积1186平方米,南北长209米,东西宽15米。夜市设计结合榆中县历史人文特点,采用了院落围合式建筑风格,共建组合院落6组,共有摊位129个,是以餐饮为主,集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夜市文化街区。晅阳夜市用“高颜值”“高标准”“高品质”“超时尚”4个标签开启了榆中县夜间经济的新征程。相对晅阳夜市,位于县医院后身的金城夜市稍微早点、规模小点,但火热度大体相近。

  3月25日晚9时许,记者来到晅阳夜市。由远而近,人们吆五喝六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来,给我烤一把鱿鱼。盐淡点,辣面子少些儿。”在“吉祥烧烤”店门口,小李师傅正在亮着自己的绝活。向他要了烤鱿鱼的小伙叫刘杰,今年32岁的他小时候常同母亲逛夜市。在刘杰印象中,夜市不仅是童年的记忆,更是快乐的源泉。

  “我是榆中龙泉人,算上今年,已经摆了12年夜市了。以前总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现在好了,自从前年政府规范了夜市,我专门盘了一间店,回头客也能找到我了。”小李告诉记者,现在是淡季,每天能卖300多把烧串,要是夏季,最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2000把。

  榆中北山的张玉辉过去曾在西安、太原等地经营香酥牛肉饼。然而,省会城市生活压力较大,这让张玉辉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打算。去年5月,他回到榆中,来到晅阳夜市卖酥饼,4元一个,每天能卖200多个。看到生意不错,张玉辉又把同乡吴冬强叫来一同创业,经营烧烤生意,“掘金”夜市。

  “老板,来一瓶啤酒,再加一盘烤串。”在金城夜市,这里除了吃的,还有小饰品等,给市民和游客的夜生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烟火气。“我们晚上5点出摊,凌晨2到3点收摊,出摊将近10个小时。生意好时能挣2000多元。”金城夜市烧烤摊王大姐说。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她笑得合不拢嘴。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香味四溢的榆中风味小吃……通过晅阳夜市、榆中美食、网红小吃、振兴乡村直播带货等跨界融合,聚集人气、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榆中县的消费内循环,释放更大的市场消费活力。

  皋兰县 文化传统特色扮靓夜经济

  随着天气转暖,“夜经济”持续升温。行走在皋兰县的中堡老街、尚街、百盛路等区域,街头巷尾散发着美食的诱惑。热起来的“夜经济”让城市焕发出消费新活力。

  近年来,皋兰县高度重视夜间经济的培育发展,把发展夜间经济市场作为促进消费、稳岗就业、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什川古梨园和中堡老街、皋兰尚街、百盛路餐饮一条街等商业街区,积极挖掘皋兰夜间生活文化传统特色,在有效促进县域夜间经济繁荣的同时,释放出消费升级潜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开发了新的增长点。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走进百盛路餐饮一条街,火锅、串串、砂锅、酿皮、烤肉等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客流熙熙攘攘。居民们在夜市品尝美食、享受欢乐。

  据了解,皋兰县中堡老街、皋兰尚街、百盛路餐饮一条街共有美食、生活用品、水果等各类商户、摊位103家,夜间人流量最高达1500余人次。

  在什川古梨园,通过亮化、美化农民第一桥、滨河路沿线景观,增加夜间游客游览、观赏的体验度和参与度。在2023年的“奇峡梨园魅力皋兰”梨花会上,县委、县政府将依托梨海田园等特色景观,打造科技灯光秀,举办露营音乐会,借助人偶互动、帐篷涂鸦、围炉煮茶、露天烧烤等多种形式活动,让游客沉浸在千树梨花千树雪的夜景中,感受世界第一古梨园的美好时光,促进全县夜间旅游发展。

  目前,皋兰县食、游、购、娱等多元化的夜间经济正在加速回暖,给居民提供便捷消费场景的同时,也给城市增添了一份活力,真正让夜晚“亮”起来,商圈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居民生活“乐”起来。

  策划:汪文学 柴希中 艾 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 强 记者 董永前 颜 娜 杨贵智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