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县区聚焦

“撂荒地”变“高产田” ——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以生态优先促产促收

 2022/05/23/ 08:58 来源:中国日报网

  初夏时节,料峭转暖。走进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不是农民们慢节奏的播种与农忙,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机器对土地推平与整治的轰鸣声。这些被治理的土地正是曾经播种粮食、如今无人问津的“撂荒地”。

  撂荒地又称“抛荒”,是任由土地荒废而不去耕种的现象。因为土地肥力和产量下降、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偏远的农村很容易出现种植地撂荒的现象。成片撂荒地的出现,影响了农业种植的面积,同样也影响着粮食安全这道“红线”。

  永登县位于兰州城区西北部,有着广泛的辖区和农耕面积,据统计,2022年永登县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达105.94万亩,其中粮播面积61.82万亩,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其重要的产业部分。然而,经过2019年以来“三调”图斑数据反馈,永登县未耕种地达54.6万亩,其中具备复垦复耕条件的有42.6万亩。

(图1:整治中的撂荒地)

  永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光华强调,要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撂荒地整治和粮食产业基地建设任务,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中贡献永登力量。“一地一策”、“分类施策”是对于大面积撂荒地治理的重要法宝。永登县委县政府多次开展撂荒地整治会议,先后制定印发《永登县2022年粮食生产计划》《2022年永登县保障粮食安全行动方案》《永登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永登县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关于印发永登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粮食安全和撂荒地整治。

  具体措施上,永登县将撂荒地整治与粮食安全生产相结合,使得农户复耕、大户流转经营、水利设施得到兴修。将撂荒地整治与政策撬动相结合,以“多种多补、撂荒不补”的原则,为撂荒地种植出台各项补贴。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全域土地整治相结合,以现代农业理念和机械化建设作为手段,提升种植规模化、实现增产增收。

  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的补贴、激励等方面的政策,鼓励了当地农民参与环境改善与土地整治的行动中去。永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光华表示:“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甘肃省的有关政策,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多管齐下,对于没有劳动力的土地流转到大户,并出台补贴政策,一亩地给予农户适当的补助。”

  纳守俊是永登耕畜农机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位农户,当说起关于撂荒地的治理时,他提到:撂荒地的整治主要是通过拖拉机等大机器把地面翻开,主要目的在于除草,荒草的存在使得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被争抢,经过治理后的土地地力得以保障,在来年会有更好的收成。

(图2:整治前的撂荒地 杂草碎石丛生)

  永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保永平向记者介绍道:永登县立足全市唯一祁连山冰川与水资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定位,以“生态优先”为标准,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我县落地生根,为此,谋划实施了庄浪河(柳树镇—红城镇)段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庄浪河(柳树镇—红城镇)段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8.07亿元,建设面积88平方公里(约13万亩),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筑起庄浪河畔生态屏障,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已完成1000亩示范试验片区土地整治和水利配套工程,种植已基本完成。

(图3:整治后的撂荒地)

  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千亩示范田”也一同推进。现代农业加生态治理,使得撂荒地整治不仅存在于表面的土地治理,更得到了进一步管理与提升。“争取4月30日把种播种进去,把水管道接通,5月份开始滴水出苗”。水肥一体化示范田相关负责人、新疆凯旋农业滴灌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新说道。

  今年,永登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3万亩,已将7万亩纳入高效节水和梯田项目,推进小地块变大地块,推动山旱地变水浇地,提高机械化率,做到规模化经营,实现增产增收。不仅如此,永登县还按照项目建设片区、建设类型、运营方式采取不同建设模式,分类施策,梯次推进。高效节水、高标准梯田片区,由农投公司统一流转,项目建成后由农投公司经营或流转大户、合作社经营;其他高标准农田片区,耕地由农户自种,项目建成后继续交农户耕种。目前,4.9万亩高标准梯田已完成招投标,已开工建设。高效节水和其他高标准建设任务,正在编制可研设计,预计6月份动工建设。

  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实施,使得永登县不仅取得了环境效益,也保障了耕地面积,使得作物增产、农民受益。撂荒地治理拓展种植面积的同时,现代化农业促进增产增收,一亩良田一方水,“撂荒地”变“高产田”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永登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