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视觉兰州

乐到名山探五泉

 2022/05/09/ 22:38 来源:新甘肃

陇上名山五泉山是兰州市民远离喧嚣、休闲游赏的好去处。

  “五一”假期期间,兰州市五泉山公园迎来新一波旅游高峰。

  陇上名山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泉、蒙泉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旅游胜地。

  漫步于五泉山,绿树成荫,清泉畅流,繁花似锦,曲径通幽……“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为市民远离喧嚣、休闲游赏的好去处,五泉山承载了几代兰州人的美好回忆。

  如今,市民畅游五泉山时不难发现,曾经园内裸露的地面被五彩缤纷的鲜花覆盖,走道两旁的坡面铺设了成片草坪,百年老树都挂上了名片,随处可见花树掩映、山水相融的秀丽景观带……

园内裸露的地面被五彩缤纷的鲜花覆盖。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资料图)

  见缝插绿,精雕细琢,五泉山的改变并非一时之功。

  “近两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发展理念,布局高品质的绿色空间体系,园内绿化覆盖率已超90%。”兰州市五泉山公园主任刘从君介绍道,“与此同时,我们深入推进‘精致兰州’建设,在古树保护、景观提升、园容卫生、基础设施及智慧安防等多方面下功夫、花心思,让五泉山更加山清水秀,充满温度且富有活力。”

  据刘从君介绍,今年春季以来,五泉山公园进一步推动景观提升打造,在园内东西龙口两侧栽植草花、三色堇等,打造景观带,在梅花门内、八卦池周边坡面区域以栽植藤本迎春花为主,同时搭配种植根系发达耐踩踏的植物品种剪股颖。

  今年,园内已栽植三色堇、榆叶梅、丁香、牡丹、金银木等2.6万株。补植小灌木龙柏、紫叶矮樱、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等1.5万株,草花2万株。同时,公园进一步推动花灌木补植及草坪恢复,保持绿地内无明显裸露地面,累计平整绿地8500平方米。另外,在树穴边角等不宜栽植的裸露地面,以嵌草砖、瓦片及雨花石镶嵌装饰美化。

  “五泉山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多种珍稀鸟类在园内林木栖息,俨然已成为一座‘自然博物馆’。”刘从君说道。

五泉山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园内绿化覆盖率已超90%。

俯瞰荷花池、九曲桥。(资料图)

  五泉山现有挂牌的古树名木87棵,多以杨、柳树为主,珍贵稀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生态意义。但诸多古树逐步进入衰老期,枯枝掉落、空干、倒伏的隐患大。为此,五泉山公园每年组织专业团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枯枝死桩进行修剪、加固及清理,确保游人安全。

  “园内树木多,且古建筑群也多为木质结构,因此公园消防、安防、防雷‘三防’建设尤为关键。”刘从君说道。

  记者注意到,五泉山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的屋顶上,都装上了“画线轮廓”般的防雷系统装置。主干道两侧交错分布着一个个智慧监控报警系统。据刘从君介绍,该系统与监控中心相连,可实现人流量统计、实时监控、紧急报警等诸多功能,目前园内已铺设62个智慧监控报警系统。同时,园内铺设的229个监控摄像头也可全方位、多角度进行24小时监管,结合管理人员实时巡逻,进一步保障游园环境文明、安全、有序。

建筑物边上的智慧监控报警系统,可实现人流量统计、实时监控、紧急报警等诸多功能。

  园内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监管,结合管理人员实时巡逻,进一步保障游园环境的文明、安全、有序。

  “我们严格按照技防、物防加人防的‘三防’要求,严格落实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制定专项应急预案。2020年,我们引入了全国先进的国家文物保护消防系统,每月至少进行2次消防演练,今年一季度已完成对全园灭火器材的充装更换,对所有灭火器材进行了检查,保证正常使用,切实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保护好祖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刘从君说。

  如今,五泉山公园逐步发展成为“四季各异、绚丽多彩、乔灌花草搭配、高低错落有致”的“立体园林”,五眼清泉、百年古树、古建筑群及历史人文积淀共同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发展的陇上名胜,彰显出金城兰州独特的气质。

  一片蓝天,一方净土,一河碧水,一城绿荫。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公园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逐步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统筹建设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均衡布局社区“口袋公园”、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兰州市林业局结合全市公园发展现状编制了兰州市星级公园创建办法和创建标准,对城市公园管理提出了指标性要求,为兰州市全力打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环境整洁、管理科学、服务优良的城市公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2021年,兰州市已成功创建星级公园8座,其中四星级公园4座,三星级公园4座。五泉山公园于2021年被评定为四星级公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