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视觉兰州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推动陇原高质量发展】兰州:山水金城 今朝更美

 2021/09/17/ 10:1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薛砚

兰州:山水金城 今朝更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市民漫步在慢生活休闲廊道上。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供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了解黄河治理和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还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金城儿女精神振奋,倍感自豪!

  两年多来,全市上下干群一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责无旁贷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担当,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好黄河兰州段生态空间,建设美丽黄河之滨,着力做好“黄河文章”,讲好“黄河故事”。

  一河贯东西,文脉流古今。金城兰州与黄河相互守望,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开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涵养文脉 悠久文化“活起来”

兰州南滨河大道上的一家牛肉面馆。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吴鹏

  白塔巍巍,水车悠悠,铁桥横卧,游船穿行……浩浩荡荡的黄河从金城穿过,把积淀上千年的黄河文化“浇灌”进这片热土,激活了一条条属于兰州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化脉络。

  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古遗存文化,以羊皮筏子为代表的水运文化,以黄河大水车为代表的传统技艺文化,以太平鼓舞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兰州牛肉面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为代表的桥梁文化……多元文脉的交织交融,铸造出一颗颗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文化是城市的“魂”。

  从父辈手中接过“划锨”的马建华知道,多在黄河上划一天羊皮筏子,父辈们“筏客子”的文化记忆就会多留存一天。

  “我们家的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已经会趴在羊皮皮胎上玩了。”今年63岁的马建华笑着说道,“我们一家就住在黄河岸边,祖父、父亲都是‘筏客子’。他们那个时候可和现在不一样,上百个载着瓜果蔬菜的筏子汇聚到雷坛河的码头,紧接着就进入兰州的市场,每天黄河上拉人、拉货的筏子来回穿梭,特别壮观。”

  如今,曾见识“羊皮筏子赛军舰”的少年,已成为兰州“筏客子”中的老一辈,而且马建华做筏子、补筏子的手艺也是“筏客子”中的佼佼者。

  “剥皮、脱毛、打眼、扎口、灌油、吹气、压形、晾晒……一整套工序下来得花半年工夫。”马建华顺手解开一只羊皮皮胎的“一只脚”,补吹了两口气,“我们‘筏客子’吹起一只皮胎只需要五六口气,这都是常年练出来的肺活量。刚做好的皮胎也需多放一年,才会更结实更耐用。”

  抚摸着羊皮筏子上的一个个皮胎,马建华也担心,随着“筏客子”们年纪越来越大,这门技艺是否会失传?

  兰州“筏客子”中的“年轻”一辈——42岁的牛强有着同样的担忧。今年,他决定将羊皮筏子的制作方法全部通过视频记录下来,“我想通过自己20多年的经验,完完整整地把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拍出来。”

  羊皮筏子、黄河大水车、兰州雕葫芦……这些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韵味。

  “兰州水车园临近黄河母亲雕塑、中山桥、白塔山公园,集合了多个非遗旅游体验项目,外地游客可以一站式‘打卡’体验兰州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兰州市水车园管理所所长周文革说道,“今年,我们全面完成了对老旧水车的更新,优化码头空间布局,同时加固改造河堤护栏,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努力放大文化品牌效应。”

  千年文脉,如何像黄河一样奔流不息、活水不断?

  “我们深入挖掘兰州深厚的黄河文化积淀,把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的建设作为大工程、大产业、大民生来抓,对沿河10个主题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打造最美滨水景观长廊,兰州黄河风情线上不断增绿、添花、加彩;积极做好保护、传承、弘扬三篇文章,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串景,以景兴文,努力把兰州建设成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使‘丝路明珠’‘山水名城’焕发出新的璀璨光彩。”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马真胜说道。

  日前,兰州市制定《兰州黄河之滨高质量发展规划》,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统筹规划黄河兰州段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文化旅游提升工程、航运能力提升工程等。围绕兰州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不同阶段的文化风情,规划了“黄河‘遗珠’、活态传承”“金城之夜、兰州音乐季”“无限创意、玩美夜间”等一批沉浸式、互动式的创意文化项目,以数字光影、VR等智能技术让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艺“活起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