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兰州市

兰州市动物园5月14日起正式闭园 5月7日-13日免费开放一周

 2021/05/07/ 10:3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王思璇 玄丝雨

兰州野生动物园计划10月1日前开放

兰州市动物园5月14日起正式闭园 5月7日-13日免费开放一周

  每日甘肃网5月7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王思璇 玄丝雨)5月6日,记者从兰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兰州野生动物园计划于10月1日前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兰州市动物园将于5月14日起正式闭园,为感谢市民一直以来的陪伴,5月7日至13日,兰州市动物园免费开放一周。

  据悉,兰州野生动物园项目位于皋兰县忠和镇崖川村王家坪,占地5358亩,总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项目估算投资19.12亿元。规划动物种类213种、2500余头(只)。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外围路网、南入口区、车行参观区、后勤服务区及步行参观区。外围路网总长约3公里,目前已完成约2.6公里的道路施工,预计7月份全线贯通。南入口区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细部节点施工及绿化等相关附属的完善工作。车行区动物笼舍、室外展区及绿化已建设完成,经专家组评估,已达到投放动物的条件。后勤区办公楼、动物医院、防疫隔离区、肉食加工区等配套工程已施工完成。步行区动物笼舍和馆舍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室外绿化、展区内容丰富及附属工程建设。步行区内道路两侧绿化乔木已栽植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动物展区土方平整沉降及灌木种植,预计2021年6月下旬达到投放动物的条件。

  按照兰州市动物园易地搬迁项目总体规划方案,除了接收兰州市动物园现有存栏动物之外,还需要分批次引进野生动物共117种、1415头(只)。目前,第一批、第二批动物采购已完成招标工作,第三批动物采购正在进行招标工作。同时,兰州市动物园计划于5月下旬开始,分批次将现有存栏动物逐步搬迁至兰州野生动物园,搬迁工作预计在2个月内完成。动物搬迁后,还需要近2个月时间,通过人为干预,引导动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为全面开园奠定基础。

  据介绍,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对野生动物的引进、运输等禁令尚未解除,导致涉及的国外动物暂时无法引进,如:亚洲象、美洲豹、黑猩猩及非洲动物等。具体解禁时间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目前,兰州野生动物园正在对园区内的水、电、暖、道路、安全保障等各方面设施功能进行全面联调联试,待投放的动物适应新环境后,将采用邀请或限流参观的方式,对园区承载能力和游园环境进行进一步测试和调整,确保在开园时向广大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游园服务。

  相关链接

  市民关心热点问题解答

  问:兰州野生动物园功能分区、游览线路、交通方式分别有哪些?

  答:兰州野生动物园有四大功能分区,分别为步行参观片区、车行参观片区、主入口片区和后勤片区。

  车行参观片区位于园区的东侧和北侧,按照所展出动物的栖息地环境分为非洲草原区和中亚荒漠区。步行参观片区是动物园的核心区域,位于现有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的中心区域的山顶平地上,总体分布南北向较长、东西向较窄,包含亚洲区、澳洲区、非洲区、美洲区、珍稀动物区、小小动物园、海洋馆、生态科普馆、动物行为展示馆等,步行游览道路环绕中心区域布置,辐射周边展区。后勤区主要包含办公、动物检疫、隔离、繁育科研、动物医院等功能。主入口区域位于园区主体南侧。主要包含停车、大门售票及服务、游客服务等功能,是游客到达、出发、离开的主要区域。

  园区整体游览分为车行环形游览和步行环形游览路线,车行片区游览路线长度约为7km,游览时间约为40-60分钟,游客可乘坐观光小火车领略亚洲荒漠和非洲草原的特色动物。步行片区游览路线长度约为7.7km,游览时间约为3-4小时,游客可选择徒步或者乘坐观光车的方式参观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澳洲等地的特色动物。

  为进一步方便游客来动物园参观游玩,目前动物园已与兰州交通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洽谈规划从市区直达动物园的公交专线,同时游客也可选择自驾车来园区参观体验游玩。目前抵达兰州野生动物园有两条主要路线:(1)沿大砂坪、经G109国道直达动物园,距离约17公里;(2)从天水路北口上快速路,在傅家窑出口下快速路,经G109国道、忠和镇到达动物园,距离约25公里。

  问:兰州野生动物园引进了哪些兰州动物园之前没有的动物?

  答:新建动物园计划展出野生动物共213种,2500余头(只),兰州市动物园现有野生动物96种1085头(只),动物种类有亚洲象、扭角羚、川金丝猴、豚尾猴、长颈鹿、白虎、东北虎、非洲狮、梅花鹿、北山羊等。新建动物园还需要引进野生动物共117种1415头(只),拟分三批陆续引进。目前:第一批动物采购已于2019年12月完成招标工作,共计采购动物16种50头(只)。第二批动物采购于2020年4月完成招标工作,共计采购动物57种661头(只)。第三批动物采购44种704头(只)目前正在进行招标。

  引进的黑猩猩、猞猁、角马、南美貘、松鼠猴、河马、山魈、金刚鹦鹉、长臂猿等种类都是兰州市动物园以前没有的动物。这次动物的引进不仅仅是动物种类的增加,而且动物的种群还将扩大,比如斑马、环尾狐猴、黑熊、狼、非洲狮等。

  问:兰州野生动物园有正式开放时间表吗?门票价格确定了吗?

  答:园区计划在正式开园后,对客开放时间为冬季9:00-17:00,夏季8:30-17:30,具体开放时间表会在开园前通过官方公众平台发布。

  兰州野生动物园会以周边和全国同规模野生动物园门票价格作为参考,依据兰州当地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结合园区自身建设投资成本,制定出符合广大游客需求的门票价格。门票价格目前正在审批阶段,正式票价会在开园前向社会进行公布。

  问:兰州市动物园在闭园期间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因为每种动物习性都不同,在动物搬迁装笼前都需要对不同种类动物采取较长一段时间的行为训练、引导等工作,让动物逐步适应、习惯进入转运笼,保证动物在进入转运笼时不产生恐惧心理和抗拒情绪,最大限度防止装笼和转运时动物由于应激反应而造成伤亡。

  其次在部分大型动物转运时,比如亚洲象、长颈鹿等,为了确保运输车辆和吊装车辆能到达馆舍旁开展装运工作,会对影响装运工作的部分房屋、馆舍进行拆除,道路进行拓宽平整等工程作业。

  在闭园后,除做好正常动物饲养管理工作和卫生、绿化、安保等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会集中开展动物运输笼箱现场加工制作、安放、搬运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最后,按计划有序开展动物搬运工作。

  问:兰州市动物园长颈鹿、大象等大型动物如何搬迁?已经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

  答:兰州市动物园大型动物主要有长颈鹿、亚洲象、扭角羚、斑马等食草动物,针对不同动物生理特性及现场环境,已经按照每种动物的习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装笼、运输等方案及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长颈鹿、亚洲象的搬迁,首先,会安排专业饲养员开展动物行为训练引导工作。在转运前一段时间内,会在动物外运动场放入转运笼,让动物提前熟悉转运笼环境,逐步引导训练动物进出转运笼,达到转运前保证动物能安全装笼。

  其次,开展外部环境清理工作。根据动物转运方案清理园区相应的建筑遮挡物、拆除部分笼舍、移出部分树木,为吊车、运输车辆进入、笼箱的安放等提供便利。

  第三,踏勘最佳搬迁运输线路。长颈鹿、亚洲象体型高大,运输条件要求高,难度大,对运输车辆无法通过的涵洞、桥梁、限高栏等,要提前设计规避路线。同时,也会提前与公安交警等部门联系,协助解决运输途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做好安全装笼操作。动物装笼安全是动物搬迁的重点,相关负责部门会按平时训练方法将动物引诱至转运笼内,确保转运笼门锁安全。运输车辆装转运笼时必须做到动物头部方向朝车尾,防止刹车时造成动物伤害等等一些安全细节问题。

  第五做好安全转运工作在动物转运过程中随车配备相关医疗设备及应急药品,而且饲养人员、兽医参与装笼、运输、卸车等全过程,装笼运输时如动物发生任何异常现象,兽医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救治。

  第六,做好动物新环境适应工作。动物抵达新场馆后,按照动物搬迁的计划,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和饮水,同时安排熟悉动物的饲养员和兽医进行24小时轮班值守与看护,确保动物尽快适应新环境,减少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

  在做好开展大型食草动物搬迁的行为训练、外部环境清理等前期工作下,还要针对斑马属于神经质动物的特性,在转运笼制作方面将其内侧采取软包材质制作,防止因应激反应而造成动物自身的碰撞伤害。像狮、虎、豹这些猛兽类的动物,前期也会进行一些行为训练,如果在食物引诱方式装笼行不通的情况下,一般会采取麻醉的方式装笼。灵长类的动物,分为两种情况,像体型较小、性格温顺的赤猴、绿猴,同样会采取行为训练、食物引诱等方式装入笼中;像体型较大、性格暴躁、易怒的黄狒狒,一般采取食物引诱和麻醉装笼两种方法进行。

  问:兰州野生动物园开园时会有大熊猫吗?

  答:兰州市动物园现有两只大熊猫“蜀兰”“兰仔”,现阶段正寄养在四川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兰州野生动物园园区新建的熊猫馆舍竣工后,将邀请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现场评估和验收,达到大熊猫饲养管理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合格后,考虑在正式开园前将大熊猫“蜀兰”“兰仔”接回兰州的新家,与大家见面。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王思璇玄丝雨整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