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西固区

兰州光月山上有位“晒得最黑的村支书”

 2021/03/12/ 10:33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熊园 实习生宋佳琦

光月山上有位“晒得最黑的村支书”

徐仲江奔忙于地头田间。

  3月的兰州,乍暖还寒。每天早上6点钟,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光月山村支部书记徐仲江就起身了,从山下城区开车20多分钟,经过崎岖的山路,来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光月村,天也亮透了,停好车,和路过的村民寒暄一会,徐仲江就去地里转悠了。村子里千亩采摘园内的桃树、梨树、樱桃树已日渐复苏,到了树枝修剪、撑枝的最佳时期,徐仲江已经请好了技术人员。

  多年前外出做工程,家底不薄的徐仲江后来选择返回家乡,2019年被居民选为村支书,这几年他将自己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全部用于村庄的建设,现在村子在他的带领下摆脱了经济“空壳村”,规划的千亩种植园里已经种满了果树。他说:“就想和村民一起做点事,把家乡的面貌改一改。”

  长期占领微信运动封面

  徐仲江不太会说场面话。20多年前他从这个山村走出去,靠白手起家,挣下了一份家业。回到家乡后,他还是乐意去田间地头忙活。“徐书记办公室的大门一年365天从来不锁,他每天都在地里办公,他说共产党的干部没有秘密,工作与内心要一样敞亮。”村民丁建国笑着告诉记者。这两天,千亩采摘园里的果树到了树枝修剪、撑枝的最佳时期,徐仲江邀请红古区果树种植专业技术员走进田间地头,向大家讲解科学疏密、平衡受光、修剪养护果树的技术。技术人员没地方住,他就把自己亲戚的房子收拾出来,让技术人员住, 没地方吃饭,他就亲自买菜,发动自己的亲人为这些技术人员做饭。

  “徐书记每天走路几乎都是3万步起,长期占领着微信运动封面。”村民廖世前笑着说。由于常年在田间地头忙活, 徐仲江被晒得皮肤黝黑,每次去四季青街道开会都被同事们笑着称呼“晒得最黑的书记”。“我嫁到光月村已经快20年了,现在村子从过去光秃秃的山变成果树遍地,我感觉特别有奔头。”杨贵英是重庆人,这些年一直和丈夫在外打工,几年前和丈夫一起回到村里,不仅建了蔬菜冷库还有了自己的农家乐。她告诉记者,自从山上有了灌溉蓄水池,栽果树,种菜都得以实现。“徐书记遇到任何难事都想着咋解决,凡事都亲力亲为,身边的人自然也就被感染想着要实实在在干点事。”杨贵英笑着说。

  摆脱经济“空壳”村

  光月山村位于西固南山,最高点海拔2188米,气候干燥寒冷,黄土丘陵地貌。截至目前可供农户耕种的土地1569亩,下设村民小组3个,户籍人口223户723人,但是至今还在山上居住的居民不到百人。

  前些年,村里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部分土地荒芜。徐仲江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和村民们一起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实施党建引领富民行动,打造“一村一品”,流转780亩土地推进千亩采摘园项目,种植桃树、巴梨树、樱桃树等经济苗木,同时种植高原夏菜,发展林下经济,2020年,光月山村高原夏菜带来净收入18.8万元,有效解决了经济果木未挂果、无收益,项目发展资金短缺的状况。

  同时,村“三委”班子团结齐心,配套建设冷库项目,解决农产品的储藏保鲜问题。建成了灌溉泵站、2300立方米的蓄水池以及上下水一体双循环工程,灌溉管道已直通田间,彻底解决了光月山村农田灌溉问题,摆脱了经济“空壳村”现状。

  徐仲江介绍称,今年,村子还将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膜下滴灌项目,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确保旱涝保收。“我们已经完成了西蓝花、甘蓝、莴笋、辣椒、西瓜等种苗的育苗工作,丰富了林下经济品种。村上的荒地逐渐被打造成梯田,闲置土地上发展养殖业,再以后,我们还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种植园里的果树成林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发展乡村旅游,再把我们村民的房子打造成民宿,到那时,我们的子孙再上山,故乡已经是不同的景色了。”徐仲江望着山上的土地坚定地说。

  文/图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熊园 实习生 宋佳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