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七里河

兰州村支书带货火了 农货盲盒上热搜

 2021/02/03/ 11:12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王星明 张丹

兰州村支书带货火了

农货盲盒上热搜 阅读量达1000万以上

  2月2日,“甘肃村支书自制农货盲盒”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了1000万以上。视频里,甘肃兰州七里河区袁家湾村原书记高作旺照着“传说中”盲盒的样子,就地取材,盒子里装满村里的土,土里埋着优质农产品,网友买到之后,可以用限量版的小铲子挖,挖出的有可能是洋芋蛋蛋,也可能是百合、南瓜、苹果……中国新闻周刊、新浪视频、每日经济新闻、甘肃发布等重量级媒体号纷纷转发报道,这位兰州的村支书火了,“全球首发”的农货盲盒也火了,网友们都被高作旺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打动了,纷纷直呼:“带动乡民发家致富,赞赞赞!”“硬核助农也是没谁了,现实版山海情太有爱!”

  会玩!

  老村支书把盲盒概念用在农货销售上

  为了使村里的百合能在年货节上大卖一把,七里河区袁家湾村的原书记高作旺赶起了时髦,不仅请来天猫设计师专门为袁家湾村的百合礼盒设计了新潮的包装,而且搞起了“全球首发的农货盲盒”。据高作旺介绍,这款农货盲盒里装着的可能是百合,也可能是洋芋蛋蛋、萝卜等农特产,挖出来的是啥全凭运气……

  这场村里的发布会及视频经本报报道后,迅速火遍全网,重量级媒体号纷纷转发,一时间,“甘肃村支书自制农货盲盒”冲上了热搜。有好奇的网友表示,视频中开启盲盒的过程,“好像复刻了干农活的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有网友开发出了新玩法:这“附送”的土还能再利用,直接放阳台上种菜,这盲盒就又变成了一个菜盆啊;还有更多网友为农货盲盒的创意点赞:“盲盒这种形式,本身是好的,也有很多年轻人爱玩,现在还能帮农民卖农货、拓展销路,这种创意我觉得很赞!这村支书的脑洞简直了……”

  实在!

  提升百合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当我们的百合被赋予文化内涵,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我们销售的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也是一种情怀,一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再生。”高作旺说,这不是他第一次为了推广农特产品想出奇招,此前,他就曾请设计师为百合设计过不同的包装,也期待后期条件成熟尝试卖卖百合种子,让城里人自己种植,静待一株百合从籽芽到种球再到成熟,经历两次移栽、三段生长期,前后九年时间体验“百合浑身都是宝”的成长艰辛。

  “我们村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百合第一村,但由于包装简陋、缺乏品牌、宣传单一等因素,产品销售一直停留在低端市场。”高作旺告诉记者,在2004年以前,种植户还没什么品牌意识,采摘的百合无论卖相好坏,都一股脑装在大麻袋里论斤卖。那时,农民们的思想还是以量取胜,只要客商买得多,价格再低点都没问题。2004年,袁家湾村委会牵头,村民集资480万元,筹建了集百合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兰州甜甜百合有限公司。一箱箱洁白如玉的真空百合,开始飞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村民看到自产的百合不但外销一斤卖几十元,还成为外商争相抢购的“香饽饽”,也萌发了办百合加工企业的念头。几年下来,村上兰州百合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兰州振兴百合公司等百合加工企业达32家,拥有库容量达2500多吨的大小冷库15座。袁家湾村的百合步入品牌升级“快车道”。

  没有懂电商的人才,高作旺把大学毕业的女儿高艳玲拽回村里。2014年,百玉旗舰店在天猫开业;2018年,兰州百合官方旗舰店上线天猫,有一个四五人的团队做运营,高艳玲主要负责淘宝店百合产品的生产和财务。他们的几家线上网店年销售额也从2014年的近10万元激增到2019年的700多万元。而2020年“兰州百合正宗原产地”授牌,更是为兰州百合打造数字化上行之路,进一步提升了兰州百合知名度和美誉度。

  “他能把小米卖得那么好,我想把我们的百合也能够卖到全国全世界去。我们的百合,希麻滴攒劲(兰州方言:特别的好)!”潮酷的高作旺直言想与雷军PK,玩笑话里也透露着“勃勃野心”。

  “自制农货盲盒”只是一个小创意,但这背后,我们能感受到“回到家乡,让美好的改变发生”的责任和精神。这种精神在代际之间传承,也是乡村振兴中最振奋人心的故事之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星明 张丹 文/图

  ■网友声音

  网友“国富民强2018”:都是好创意,不怕想不到,只怕做不到!

  网友“何慕然逍遥”:让农民朋友也感受一下现代流行的文化活动,让乡村精神面貌更好!

  网友“营养师李丽妮”:没买过盲盒,这是第一个想买的盲盒。

  网友“青春已逝白”:这个想法还真不错,与时俱进,让当地特色走出去,还能增加收入!

  网友“安徒生说过”:百合都成网红了,能抽到这样的盲盒很棒啊。

  网友“广寒宫”:熟悉的乡音,听着太亲切了。老书记有心了!

  网友“悟悟哉人”:就是要抓住机会,发展创新经济,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村支书很有远见。

  网友“某某人”:去过这个村子,60岁的老头儿把曾经不被人知的百合通过互联网送出大山,成为了网红,也让村子成了当地的致富村,真实版的山海情啊。

  网友“鲸鱼翻身”:学思践悟卖农货,知行合一助脱贫。

  网友“怪猫啦啦啦啦啦”:好有创意,既能得到食物,又能收获惊喜,爱了爱了。

  网友“别致沉香”:城市人抵挡不住小花园的诱惑,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呀。

  幸福微笑GOOD:昔日大荒山变百合谷,成绩不错。

  pinganxile简单快乐: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

  爱狗的小美女ala: 乡村盲盒一点不比那些限定盲盒差!

  太阳下海声声: 把我们的百合卖到全世界去。

  ■马上评论

  村支书变“网红” 不止是带货,更是带路

  谁能想到,在昨天,“甘肃村支书自制农货盲盒”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了1000万以上。

  可再仔细想想,这样正能量的话题,为什么就不能冲上微博热搜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去年4月20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在村培训中心,几位村民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售卖当地特产柞水木耳,习近平总书记走到直播平台前,同他们亲切交流,不少网友通过直播镜头与总书记互动,大家激动地刷屏称“史上最强‘带货官’来啦”。“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出了电商经济对决胜脱贫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的广阔。

  我们看到。那些率先成功脱贫摘帽的贫困村,既有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的勤勉工作,也有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民的艰辛奋斗。在一些地方,村庄“空心化”日趋严重,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偏大,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不足,也就难以带动村民熟练应用互联网。从这个意义出发,“电商能力”也应成为基层治理者的“几把刷子”之一。随着互联网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和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力量正汇聚起强大的脱贫攻坚新动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开了市场的“一片海”,成为消费扶贫新引擎。疫情之下,县长直播间“带货”、农民变“网红”、电商平台打通数字供应链等新模式,不仅盘活了互联网“流量”,带来了超高人气,更使得贫困地区农产品从“难卖”到“好卖”,土产品借助互联网变成了“香饽饽”,电商发展成为助力扶贫的“加速器”“新武器”。可以说,农村电商蕴藏着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其发展实效如何,事关农民兄弟的获得感。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既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举措,更是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促进“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从而让更多农民群众共享电子商务带来的致富机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脱贫致富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粘贴”的。有专家就指出:要挖掘和释放乡愁在推动农民增收中的潜力,让乡村文化精髓维系乡愁情愫,利用系统化多平台支撑,有效整合农村既有产品供应链资源,催生农产品销售的“乘法效应”,最大限度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名优特产打开销路,走出当地,帮助农业生产延伸价值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农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小马飞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