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永登县

小蘑菇里的大文章 永登做深做细乡村旅游产业链

 2020/07/14/ 11:25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周靖博

小蘑菇里的大文章

永登做深做细乡村旅游产业链

农户在幸福农场开始自己的幸福事业

  香菇脆、夹馍酱、全菌宴、蘑菇干,小小蘑菇在庄浪河畔的幸福农场里做出了致富增收的大文章。近年来,多个投资近千万元的休闲农场在庄浪河畔破土开建。凭借川区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上规模、有特色、有内涵的生态农业综合体在永登拔地而起。不仅为当地贫困户家庭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也为推进当地旅游、乡村文化建设、餐饮等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农户在家门口稳定致富增收。经过多年真抓实干,截至2019年底永登县剩余贫困人口为104户35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8%,剩余未脱贫户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实现全部脱贫。

  幸福农场:年支付劳务工资超过200万元

  庄浪河畔,永登县柳树镇牌路村美乐幸福农场开业已经3年多了。50岁的柳树镇村民马长云3年多前作为第一批加入幸福农场的员工,对这份“幸福事业”最有发言权。

  “学技术种蘑菇有专门的技术员培训,上手很快,家门口上班每个月定时定点工资打卡,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在家门口过上了城里上班族的好日子。”马长云在蘑菇生产大棚里一边拣选蘑菇一边和我们说。3年前和老马一同首批加入幸福农场的还有同村15名困难户,经过3年多的家门口务工,15名未脱贫村民全部实现了脱贫,现在人均年收入稳稳超过了28000元。

  “出门打工赚钱多少不说,首先是不稳定,今天有活干明天没活干,真的没有在家门口上班踏实。”马长云的妻子赵克霞说,现在,他俩在家门口工作的同时还能照看小孙子。赵克霞在村上种了一个番瓜蔬菜大棚,每年就算种一茬也有将近1万元钱的保底收入。算下来两人接近4万元一年的收入,不知道比以前强了多少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但是起步阶段还是存在人难找、人才难留的困难局面。“我们的农场是从一片烂泥地里发展起来的,刚开始招个大学生,结果人家都怀疑我们企业能不能长久,干不了几天就走人的情况经常出现。”幸福农场创办人徐金莲说,经过3年多的发展,现在的幸福农场已经发展成了全永登县最上规模的特色农业综合体之一,年劳务支出就超过了200万元。季节性用工人数超过150人,员工中大部分都来自牌路村和周边村的贫困户家庭。

  品质上去了,销路也不愁了

  “以前不懂分类经营精细开发,大的小的混在一起卖,全都卖不上个好价钱。现在我们的自产香菇拆分成了十多个品类精细化处理,品质上去了,销路也不愁了。”幸福农场技术员管和平介绍香菇产业的新发展。香菇盖精选销售,单价高;菌棒粉碎成块,精制成为香菇酱,有韧劲口感好。在幸福农场里小香菇的每一个部位都有发挥自己特色的用武之地。

  徐金莲介绍:“以前小蘑菇没人要,价格上不去,现在我们精选直径在2厘米之内的小香菇做成了香菇脆,从全国多个厂家选择最优技术引进了200万元的设备制作蜂蜜、原味、烧烤、椒盐四个口味,深受年轻朋友们的喜欢,这样算下来单位产值翻了四倍多!”

  企业效益上去了,带动务工的150多名员工的收入也就有了保证。与此同时,香菇酱、下饭酱、特色全菌宴、蘑菇干等多个种类的蘑菇产业链延伸产品目前也同步上线。徐金莲估计全部投产后幸福农场还能带动近50名周边农户的就业,香菇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500万元。

  小康路上越走越坚定,致富路上越走越有奔头。下一步,幸福农场要企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结合在一起,同时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美乐幸福农场在节假日期间都会举行以地方民俗、传统民间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以节会经济的模式有力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