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红古区

兰州市红古区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2020/06/23/ 14:5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王云祥 陈功章

红古 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新建成的川海大桥是连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的重要交通工程,使两座城市距离缩短到3公里。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陈功章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站在新建成的川海大桥上,80岁高龄的刘登才神采奕奕。刘登才是青海省夏都铁骑骑行队队长,他在十多年的骑行中,见证了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民和县)发展历程。

  “甘青居民就像一家人,山水相依,情谊深厚!”刘登才说,美丽的红古区与民和县地域相接,是甘肃进入青海、西藏的“咽喉”要道。

  随着甘青两省“推进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红古区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今,红古区正在加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地缘城市

  从兰州市城关区乘车,约1小时到达红古区,沿途田地、村庄、河流……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

  红古区位于兰州和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湟水河是红古区与民和县的界河,过了湟水河就是民和县,两地直线距离只有3公里。

  进入红古区,驱车向民和县方向行进,新建成的川海大桥横跨湟水河上。站在宽阔的川海大桥上,车辆奔流不息。每隔几分钟,便有一辆联结两地的806路公交车穿行而过。

  “红古区与民和县已实现公交化,目前公交车每天的客运量达7000多人次,让两地居民实现了无障碍出行。”红古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冯维华说,红古区大型交通运输项目“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正在建设,两地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平台建设正在启动,两地交通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突破性进展,甘青大通道的作用日益凸显。

  “我家住在民和县川口镇蓝庄子村,朋友的饭馆在红古区开业,我去给他帮忙。”村民马秀英说,以前从老家到红古极不方便,现在大桥通了,骑摩托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两省地域相连,语言相近,习惯相同,队员们在甘肃境内骑行并没有陌生感,心情都很不错。”刘登才说,夏都铁骑骑行队有300多名骑手,是青海省最大的一支自行车队,每周三和周六出行,早上七点从西宁市出发,晚上九点到兰州市,全程240公里,一路畅通无阻。

  川海战略合作

  川口镇是民和县委县政府驻地,海石湾镇是红古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人们将民和县与红古区之间的战略合作,习惯性称为川海合作。

  不久前,甘青两省在兰州签署了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掀起了创建兰西城市群的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红古区工业经济快速崛起,新型城市功能日益提升。而隔河相望的民和县,各项事业也在齐头并进发展。

  目前,红古区与民和县正式签订了《川海同城化文体旅游融合发展框架协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两地特色旅游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共生崛起。

  《协议》规定,两地立足国家甘青藏旅游带“黄金驿站”发展定位,主动融入青海周边大景区和旅游带,推动红古区及周边乡村旅游建设,深度开发自然遗迹、文化遗产、现代农业优势资源。

  生态修复治理也是两地推进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红古区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2亿元,启动了生态修复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环保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项目。

  与此同时,红古区撬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倒逼企业落实生态治理责任,带动全区生态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目前,大通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湟水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红古区窑街、海石湾、花庄、平安4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民和与红古属于兰西城市群建设的‘门面’,一定要把‘门面’装饰好。”冯维华说,红古区依靠资源换资金的方式,撬动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30年前提出的“再建一个红古的构想”如今逐步变成现实。

  据记者了解,红古区与民和县正在开展“神华”项目筛查,将率先实现医保跨省网络直接结算。而且,两地积极推广中医药及藏、蒙等少数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交流,提升川海地区医疗整体水平。 

  打造新型都市圈

  打造兰西城市群发展新高地,红古区各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般地推进。

  随着新启动的一批批大项目的落地,按照建设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兰州新材料产业基地、甘青大通道重要交通支点和现代物流基地、国家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兰西城市群合作发展示范区为重点的“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红古区对自身发展重新定位,量身定做了“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安全生态屏障建设、打造重要交通支点和物流基地、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两座城市融合发展进程。

  兰西城市群建设步伐加快,为红古区、民和县60万人经济圈的形成创造了便利条件。川海大桥通车以来,红古区丰富的“夜经济”吸引了众多民和人。

  “民和县是青海省东部的农业区域,境内有沙果、香瓜等特色农产品,而红古区海石湾的白兰瓜、永靖县八盘峡的红枣品质都不错。”刘登才介绍,民和县和红古区两地居民交往更加频繁,购物游玩都很方便。

  山水相依脉相同,协作共建城市群。红古与民和两地已经形成了产业协同、园区互融、生态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识,谋划凝练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商贸物流等领域的277个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271.64亿元。项目建设成为带动两地融合发展的主要力量。

  无论是甘青两省“产业攻坚、枢纽构筑”,还是“融合发展、生态优先”,历史悠久的甘青大地上,两地居民携手共进,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形成,正在带动红古区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打造兰西城市群,建设川海战略合作新高地,勤劳质朴的甘青人民,正在协同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奋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