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安宁区

兰州首次尝试5G种桃 安宁白凤桃将有“档案” 扫码可知真假

 2020/03/18/ 10:08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赵雨欣

兰州首次尝试5G种桃

安宁白凤桃将有“档案” 扫码可知真假

安宁区利用5G技术种植白凤桃的项目将在仁寿山桃花源实施

  阳春三月,兰州仁寿山上的桃林染上了淡淡的绯红,采光好的桃树花苞挂满枝头,桃花偷偷绽开。春季如期而至,桃花似乎比往年开得早。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安宁区将首次尝试5G技术种植树,利用高科技手段种桃、售桃,这种大胆的想法,在兰州也是初次尝试。

  5G护航:安宁白凤桃种植更科学

  安宁区桃树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四大蜜桃之一“白凤桃”的原产地,素有“十里桃乡”之称。早在明清时期,每年四至五月份,全域桃花盛开,百姓倾城出动,步行或马车来安宁观赏桃花,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风俗。“如今,安宁区白凤桃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为了保护安宁桃品牌,弘扬桃文化,我们从培育桃品种处发力,让高科技注入桃种植,促进特色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打造促进安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3月17日,安宁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安宁区仁寿山桃花源里有38亩桃林,才过3月中旬,这里的桃花已经悄悄绽放。自年前开始,安宁区仁寿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和甘肃碧丰农业开发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依托管委会提供的38亩桃林,尝试5G种植白凤桃。项目负责人卢建宙告诉记者,5G种植是以白凤桃的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旨在通过采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智能环境监测平台、5G互联、5G应用等新技术新应用,实现“互联网+农业+智能化”运营模式,使农业生产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实现系统运行实景化和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灌溉水肥一体化,打造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的试点工程,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增强农业互联网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

  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进行推广种植。建立标准实验室,对产品进行深度研究和开发,梳理标准化生产流程,并成立技培中心,统一培训种植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形成地方特色型产业,带动和促进农户及本地经济发展。

  APP研发:真假白凤桃扫码便知

  以桃花源的桃林为例,技术人员准备引用5G数据传输技术,全方位覆盖监控,观察桃林,建立小的气象站,检测仁寿山周边环境质量和日照时间等,形成数据监测、分析,一方面进行科学种植,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实时查看桃生长情况,建立桃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包括幼苗期自然条件及处理状况、初加工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加工、装箱、存储、物流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各项信息,以确保每个生长环节的科学合理性。换而言之,就是给每一颗白凤桃建立“档案”,真假白凤桃,也可依此数据信息来辨别。

  项目负责人卢建宙告诉记者,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开发白凤桃APP,预计6月桃树挂果时可上市。APP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大力拓展白凤桃销售市场。同时,建立安宁白凤桃销售档案,记载销售去向、数量、等级、时间等。同时,制作产品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溯源界面,即刻显现水果的品牌故事、防伪查验、全程溯源、屏幕按钮链接溯源视频介绍、链接辅助购买决策页面、链接企业官方网站。界面全流程介绍水果从种植、加工、质检、包装、物流等所有环节详细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信任度。

  除此之外,安宁区还将依托甘农大、省农科院等辖区科研院所优势,科学培植桃品牌,加大对桃农的扶持力度,加强有机白凤桃基地建设。在现有桃园的基础上,规划在北山番坡台、米地沟、深沟三地,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不改变原有地形、不大规模平山造地、不造成二次扬尘污染”的前提下,利用原有山势地形地貌,开挖水平沟,铺设滴灌管网,进行桃树种植,大力建设中国白凤桃示范基地,努力让安宁白凤桃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雨欣 文/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