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兰州新闻

【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时】不断增强监测力 全力守卫兰州蓝

 2019/06/05/ 11:01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杜志超

不断增强监测力 全力守卫兰州蓝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军摄

  每日甘肃网6月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只能进行几项简单的化学分析,到现在地表水全分析、噪声污染、废气、土壤污染全监测。不断增强的环境监测能力,为我市精准治污提供了数据支撑和依据,成为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动力。

  监测网络实现全覆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环境监测站科室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分析,仅有为数不多的仪器。2006年的时候,意大利援助我市一台150万元的监测仪器,当时可是整个监测站的宝贝。”监测站胥晓云科长笑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治污力度的加大。我们的设备越来越先进,监测面越来越广,点越来越细。由以前的几十个化学分析,发展到现在地表水的109项全分析;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土壤中的重金属等都能进行监测,目前已达到八大类829个监测项目。”

  目前我市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兰州监测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建立了5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18个省控空气自动站,实时上传数据,完善了兰州市空气质量监测网。陆续建成了1个超级站、2个预警站(VOCs(挥发性有机物)预警),超级站配置了微脉冲激光雷达、太阳光度计、黑碳仪、浊度仪、气溶胶质量浓度及数量浓度分析仪、VOCs监测仪和能见度仪等多种设备,可以监测到100余种VOCs有机物。预警站和超级站每日向市大气指挥部发送VOCs等污染物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兰州市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水质监测方面,黄河兰州段境内目前已建成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分别对黄河兰州段进出口断面的水质进行自动监测,实现了对黄河水质实时24小时全程监控。2016年在湟水桥断面建立了主要入黄水质自动站,有助于了解湟水河水质状况,对兰州市饮用水源的安全提供预警,确保饮用水质安全。目前,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已全部纳入生态环境部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网。

  在噪声监测方面,兰州监测中心率先在全省实施了首批噪声自动监测站点。2018年9月建成了道路交通、功能区两个噪声自动站及一台车载噪声移动站点,实现了对交通、功能区等重点环境噪声源的自动监测,已建成的噪声自动站并入兰州市环境自动监测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体系。

  创新监测理念为市民出行提供建议

  “今天下午将有沙尘来袭,请各相关部门做好预防,市民减少出行……”为保卫“兰州蓝”,持续有效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兰州监测中心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建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进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创新开展环境监测新的业务类型。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年365天不间断制作空气质量预报并对外发布预报产品。在冬防期间,为兰州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等决策部门提供《污染潜势预报》、《空气质量研判》及7至15天中长期空气预报等辅助决策产品。在重污染天气来临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预报信息,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可靠资料并建言献策。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在北方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并逐年稳步提高,24小时AQI预报准确率在60%以上,空气质量级别准确率超过80%,首要污染物准确率超过90%,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几年来,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稳步推进,工作内容不断完善,软硬件设备不断扩充,预报成效也逐步提高,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公众出行及健康提供了有效建议。

  榜样激励前行 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

  蓝天白云的背后,凝结着众多环保卫士的悉心呵护和无私奉献。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马敏泉便是其中的一位。无论下现场巡查管控污染源,还是进实验室查看实验进度情况,马敏泉三十多年如一日奔赴在环保最前线,去年6月21日,马敏泉因积劳成疾,突发脑出血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病床上,吐字不清的他念叨的依然是工作。马敏泉是我市众多环保战线中的一员,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并激励着同伴们无悔前行。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兰州市环境监测队伍将全力投身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助力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让兰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为建设美丽兰州、精致兰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杜志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