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兰州新闻

从"一大碗"到"八大碗"再到"十凉十热" 一桌酒席见证时代变迁……

 2018/06/21/ 11:30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桑杰才让

从“一大碗”到“八大碗”再到“十凉十热”

一桌酒席见证时代变迁……

老两口翻看相册回忆从前

婚宴酒席上的菜品如今变得琳琅满目

  食之篇

  开篇的话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千百年来,对理想生活的那一点念想,都折射在吃的上面了。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时间仿佛在一瞬间。而在这一瞬间中,我们的国家、社会、单位、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折射到了每个家庭的餐桌上。虽然说40年的光阴,让很多故事都已经模糊得看不清轮廓,但是老百姓对每天餐桌上的改变却依然记得清楚。杂粮搅团、玉米面发糕、钢丝面曾经是我们餐桌上的主食,遭大鱼大肉嫌弃之后,如今又奇迹般地轮回了,甚至完美提升。轻食主义展露头角,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向着吃饱——营养——养生——健康方向递升;网络时代的来临,借助各大电商平台,足不出户我们吃到了带着泥土芳香的云南松茸、吹弹可破的江苏枇杷、曾让妃子笑的广东荔枝,甚至那些深乡僻壤里生产的优质特产,都唾手可得;超市的出现,物质极大化丰富起来,在那里,有数万种食品等待被挑选,仅面条就有鲜面、干面、拉条子、面片、雀舌面、炮仗面、窝窝面、猫耳朵、旗花面、刀削面、饸饹面,让人难以选择;年饭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一顿饭,40年前,在榆中北山,一道洋竽炸成的“肉丸子”,再加点白菜、萝卜烩成的菜,是年饭的大菜,而今天,鸡鸭鱼肉,甚至海鲜也不是稀罕物了;兰州市面上的餐馆,不再是老字号独霸天下,上世纪80年代打前阵的川菜,90年代风靡的粤菜,之后本帮菜、湘菜如雨后春笋,西餐日料东南亚菜层出不穷,在兰州这个包容的城市,各自发展。从有啥吃啥,到想吃啥吃啥,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变化。吃,一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晚报记者周晓菲

  闲暇之余,父亲包富山总拿着那些自己结婚时的老照片翻来看去,虽然照片已经泛黄,满是皱褶,人影模糊,但包富山看得还是那么有滋有味。小儿子包志贵纳闷,父亲为何总是拿着几张破旧的照片看?包志贵无法理解那几张破旧照片背后,记录着从艰难岁月到今天,改革开放40年社会的巨大变迁。兰州晚报记者桑杰才让文/图

  寒酸的婚宴从“一大碗”开始

  包富山是永登县龙泉镇杨家营村人,出生于六十年代初,目前和老伴一起在兰州跟随小儿子生活。两年前,包富山为最小的儿子志贵操办了婚礼,全程体验了儿子的“幸福感”。

  “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买新房、新家电、新家具,拍婚纱照、办婚宴,还有蜜月旅行。”包富山笑呵呵地说。但当他回忆起自己当年结婚时,他说得最多的是“简朴”,更多的人则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随着包富山的思绪,记者聆听了他那个年代结婚的“窘况”:一张黑白照片,一张木床,几斤糖果,几桌“酒席”,一对新人的婚礼便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礼成。

  当时他20出头,经媒人介绍和家长定夺,他结婚了,也没什么礼金,两家人一起办的酒席。酒席很简单,就是“一大碗”,里面用几块肥猪肉、鸡肉、洋芋丸子、粉条、白菜烩成的菜,来的亲戚朋友都是这一大碗。喜烟一包3分钱,吃酒席的份子钱从3角钱到5角钱不等,甚至还有的亲戚朋友,拿着3斤粮食就来了。

  包富山说,当时那顿饭与其说是吃酒席,还不如说是大家在一起吃一顿饭。那个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购买,上供销社购买生活用品,那都是很奢侈的事,除了置办酒席的必需品,其他都是相互帮忙“借用”来的。比如说,那时候豆腐都是奢侈品,只能到供销社买,由于生活不好,对于好多人来说,吃一顿“酒席”算是改善伙食。那味道,简直是绝了,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念念不忘。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