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榆中县

文明新风见证榆中乡村美丽变迁

 2018/06/20/ 11:19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周靖博

文明新风见证榆中乡村美丽变迁

——记者探访来紫堡乡冯湾村和分豁岔村

 冯湾村群众在桥廊纳凉

梁志龙在农家书屋学习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同步发展成为新的时代课题。吃的丰富了、住的宽敞了、行的便捷了、玩的多样了,怎么把越来越红火的日子过得更加精致文明、朝气蓬勃,对精神文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农村道德建设、乡村清洁工程、文明村创建等为抓手,多载体带动、全方位推进,榆中县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代谱写出了一曲时代欢歌,来紫堡乡冯湾村、分豁岔村等成功跻身国家、省、市级文明乡村。兰州晚报记者周靖博文/图

  有组织、有规划、有经费制度保障夯实精神文明基础

  “过去确实存在重物质文明发展轻精神文明发展的观念,总想着把老百姓收入搞上去、马路修宽了、致富有门路了,村民们幸福感就上去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生活富裕了,赌博、酗酒、打架等各种不文明的风气都出来了,我们深深地意识到,没有文明的乡风、淳朴的民风,再好的物质基础也是白搭,甚至有可能越富裕越乌烟瘴气,现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比过去任何一个时间段都紧迫。”榆中县来紫堡乡冯湾村党支部书记冯人民告诉记者。

  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条件是基础,组织条件是保障。为此,冯湾村党支部专门成立了新乡村文化创建小组,每季度召开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群众代表动员大会,就村上最新出现的不文明现象都点名说透,大家相互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谁也不看谁的笑话,一点点改进。

  印宣传册、做条幅、组织培训班,样样都少不了花钱,冯湾村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尽量节省和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保证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有足够的经费。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开展结对共建、联创共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等活动,要求精神文明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

  好婆媳、好妯娌、文明户崇尚荣誉爱惜荣誉蔚然成风

  近年来,冯湾村积极开展社会道德培养,村风明显好转。

  75岁的村民李德发是村上远近闻名的热心人,一大早又拿着扫帚把门口十几户人家的巷子扫得一尘不染。“以前村上老年人都喜欢打桥牌、玩麻将打发时间,坐上一天腰酸背疼还容易输钱上火,现在每天早晚两次把邻里间的门前都扫干净,既锻炼了身体又美化了环境,两全其美。”李德发告诉记者。

  2017年李德发和村上七八户被评为冯湾村“五星级文明户”,李大爷热心邻里的底气更足了,时时处处以文明户标准要求自己和家人。通过示范带动,乡里乡亲在身边就有值得学习的榜样,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目的。

  “文明户就要有个文明户的样子,给了咱这个荣誉,咱们就要事事做到人前,老人有老人的样子,儿女们有儿女们的样子。每个人都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文明新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李德发说。在冯湾村道路两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文化墙随处可见,百姓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接受熏陶。

  “我们冯湾村积极开展“好婆媳”、“好妯娌”、“五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户、五保户、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作为帮扶重点。通过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形式,村委会大张旗鼓地进行道德模范集中宣传活动。形成了人人崇尚荣誉、人人维护荣誉的良好风气。”冯湾村党支部书记冯人民告诉记者。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