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兰州  >  榆中县

企业保底收购 榆中养殖户吃上“定心丸”

 2018/01/21/ 17:30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董子彪

企业保底收购 榆中养殖户吃上“定心丸”

  如何让脱贫农户受益,尤其如何利用特色产业的优势让贫困户真正有实惠所得?这个问题不单是政府相关部门所考虑落实的,在实践中,也被诸多企业主所重视,政府、企业联动,为特色产业商品制定保底价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也让扶贫特色产业链上有了“保险杆”。

榆中牧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明介绍养殖情况。

  1 保底价确保养殖户收益

  1月5日下午,榆中县三角城乡天空飘着零星雪花,气温已经跌至零下12℃。而大兴营村凹子坪的农牧扶贫企业榆中牧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却充满暖意。在办公区的电子监控显示屏上,一个个养殖室内的详细情况以小板块的图像形式,实时传播到监控屏上,清洁、整齐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内,一头头生猪正在圈舍内吃食。

  牧鑫农牧是一家以生猪养殖、销售与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科技企业,其前身是成立于2009年的兰州牧鑫生态猪肉养殖有限公司。公司占地200亩,已投资3700万元建立的年出栏量30000头商品猪的大型无公害养殖基地,并在兰州市九州“主食厨房”建设了食品工业园区,打造了甘肃鲜之家电子商务品牌,被甘肃省农牧厅授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荣誉。

  “我们的猪仔让贫困户养殖后,是按照生猪每斤最低7元的保底价来收购的。也就是说市场价如果低于7元,我们首先要确保养猪户的利益。”榆中牧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明肯定地说道。

  这一想法来自于2016年,当时榆中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段,黎明曾向榆中县政府提出了扶贫想法,很快得到榆中县政府相关部门支持。

  2 实施奖励激励养殖户热情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贫困户致富有许多限制条件。如缺少本钱,缺乏正规的养殖圈舍和技术,还有产品的销路问题等,而这些问题也成为企业参与扶贫的难题之一。“当时,我们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拿出了一套产业扶贫的方案,得到了政府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赞成,并很快在榆中北山地区推行实施。”黎明说。

  接着黎明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经济账:由牧鑫农牧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厂区,将一头仔猪养至10公斤,完成所有疾病免疫后,再交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指定厂区养殖,待贫困户将一头猪养至110公斤后,牧鑫农牧公司负责收购回来。“一对夫妻一年养1000头猪,至少让他们收入10万元钱。”

  除此之外,牧鑫农牧还会按每头猪按一定的管护费用给贫困户发放奖励。如当企业收购一头猪给贫困户结算时,扣除一头10公斤仔猪550元的成本后,剩余钱款全归贫困户所有。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牧鑫农牧还以企业信誉作担保从银行贷款,建设起了供贫困户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基础设施。目前,在榆中北山的100多户试点中,养殖量最大的农户达到了近1000头,也就是说只要农户肯干,收入完全可以保证。”就公司的具体做法,黎明介绍道。而在2018年,牧鑫农牧将在榆中县建设起推进产业扶贫的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3 产业联合社动力强劲

  同行的榆中县农业局副局长李玉孔介绍说,“全县仅牧鑫农牧已经建了七八个养殖场,帮助贫困户养猪脱贫,公司担保让贫困户在银行贷款,如仔猪市场价是800元钱,担保后给贫困户提供550元钱。提供给贫困户以后,并承诺把仔猪育肥到100公斤。”在收购阶段,若市场价低于保底价,企业按保底价收购;若市场价高于保底价,企业则按市场价进行收购。

  这种模式彻底解决了贫困户没有本钱养猪和养成后卖不出好价钱的难题。记者了解到,目前牧鑫农牧公司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带动起来了当地的七八家养殖户。

  据介绍,目前全省尤其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主体带动的作用。围绕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扶持发展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还支持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类型,鼓励发展产业联合社。“支持贫困地区已有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没有经营主体的抓紧组建或引进。牧鑫农牧公司的做法就有典型性。”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榆中县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于牧鑫农牧这样的公司还不在少数,当地经营高原夏菜的企业也运用多种办法让利于贫困户。公司保证贫困户的利润,而政府相关部门将贫困户纳入到产业链条里,把扶贫建在产业链上,以产业为载体,也真真实实地寻求了一条管长远、管根本的区域性脱贫致富路子。

  文/图兰州晨报记者 董子彪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